著名的Rollei 35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1966年,Rollei 在德国科隆 的International Photokina展出了两款非常重要的新相机。Rollei 35,Rollei的第一款取景器35mm相机。还有Rolleiflex SL66,第一款Rollei中画幅单反相机。
从上市第一天开始,Rollei 35在相机历史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总共有大约200万台Rollei 35型号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中大部分仍然被其所有者珍惜和使用。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其中之一(她在这里拍摄了她的金色Rollei 35S)。但在她能够享受这一小小的技术奇迹之前,必须先做一些聪明的思考和设计:
Rollei 35于1966年在photokina上向公众展示时,是迄今为止最小的135部电影 – 全画幅相机。即便在今天,Rollei 35系列的相机仍然是有史以来最小的全机械35毫米相机。在生产30年的时间里,Rollei 35系列的相机总数达到了约200万件。
精神之父:亨氏瓦斯克
大约在1960年,当第一台用于16毫米胶片的超小型相机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时,德国相机制造商Wirgin的总工程师Heinz Waaske认为,16毫米超小型相机的客户,甚至是半框奥林巴斯钢笔35毫米相机,用户不想为这种微小的胶片格式购买它们,但更多注重的是它们可以放入口袋的尺寸。在设计并设计了16毫米胶片超小型,Wirgin Edixa 16和一些全画幅35毫米单镜头反光相机之后,他现在想象建造一个全画幅35毫米相机,具有超小的尺寸、完善的功能、以及精美的外观。
原型设计
在他的业余时间,在他自己的起居室的家中,Waaske在1962年制作了预期相机部件的第一个技术图纸,这些图纸后来被用于在Wirgin工作室制作的原型。
Heinz Waaske利用滑动管将镜头设计成可折叠到相机机身中。为了获得更薄的相机机身,他为镜头选择了40 mm的焦距,因此偏离了自第一款Leica以来用于35 mm相机的普通50 mm。这是一个“广角标准镜头”,到目前为止并不常见。在成功推出Rollei 35之后,其他相机制造商的更多取景器相机出现了40毫米镜头。
由于Waaske没有足够个人财务能力订购一个完全定制的光学镜头来测试实验他的设计,他选择了来自慕尼黑的光学镜头制造商Steinheil,Cassar f3,5 / 40mm的现有三合一。那时,这是24 x 36毫米框架唯一可用的镜头,尺寸足够小。由于Steinheil是Wirgin的镜片供应商,Waaske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该镜片的样品。
右图:Waaske的Rollei 35原始结构图的副本。左图:Heinz Waaske制作的原型。
快门
由于完全可插入镜头周围的可用空间半径有限,因此不可能使用共同的中央快门。因此Waaske 简单地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快门,它被分成两个功能部分:快门控制发条安装在相机机身中不可移动,而快门薄片安装在滑动管中。单独的部件通过轴机械连接。只有当挡板翘起并因此薄片脱开时,滑动管才能插入壳体中。
胶片仓
Waaske不仅为快门构造做了专利申请。他重新发明了整个相机机身的概念:通过用5个链轮而不是通常的6个链轮推进胶片,使节省空间的胶片导向偏离了通常的结构。与传统设计的另一个偏差:他将Rollei 35的扳手杆放在左上方,胶片重绕曲柄位于相机机身右下方(而不是顶部右侧的扳手杆和顶部的倒带曲柄)剩下)。为了更换胶卷暗盒,相机后盖必须完全从机身向下滑动,而不是打开铰链门。
测光表
对于原型相机的快门耦合曝光表,Waaske选择了由另一家Wirgin供应商Metrawatt制造的硒电池供电仪表。对于后来改进的Rollei 35型号,手动调节的曝光控制甚至没有改变。
在大规模生产的道路上
当Heinz Waaske最终向他的雇主展示全功能的新相机原型时,Heinrich Wirgin说:因此,你花了我的时间在我的设计工作室进行建造?!。就在那时,Wirgin告诉他的总工程师,他已经决定退休并退出整个相机生产和照相设备业务,所以他错过了Rollei 35。
为了寻找德国相机行业的新工作,Waaske向Ludwig Leitz博士和柯达展示了他的小型相机,但无济于事。
1965年1 月, Waaske开始为Rollei工作在不伦瑞克(不伦瑞克)。在Waaske在与潜在雇主的初次采访中展示他的新相机的糟糕经历之后,在1965年3月之前,Rollei的总经理Peesel博士意外地第一眼看到了他的新员工的小型原型相机。Peesel博士充满了热情,决定由Waaske进一步开发相机以进行批量生产,但仅使用Rollei供应商的零件。最后世界终于看到了Waaske的小相机!它自豪地于1966年在Photokina展出,名为Rollei 35,配有更好的镜头,Zeiss Tessar 3,5 / 40mm镜头,最先进的Gossen CdS曝光表和精密制作的光圈快门。 Compur,使用Waaske的专利快门设计。
Rollei 35标准型号介绍
发展
在Braunschweig,相机设计成适用于Rollei供应商提供的零件,Rollei没有与Metrawatt和Steinheil保持业务关系。镜头选品选择了由蔡司定制的高品质的Tessar。Rollei的照度计供应商是Gossen。在当年8月,是否使用光伏硒传感器或CdS光敏电阻的问题最终导致了CdS的青睐。虽然Gossen指出两种解决方案的测量范围相同,但是硒电池供电的照度计的价格便宜了3.50 D-mark并且没有使用电池。然而,更小的CdS光敏电阻提供了更时尚的外观,更加防震的仪器,并且“CdS”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广告。外壳需要稍微改变,因为Waaske无意中采用了Rollei的双镜头反光相机的外观,将曝光和光圈控制放在镜头的右侧和左侧。尽管如此,Rollei的设计师Ernst Moeckl特别通过改变边缘半径来改善外壳,相机看起来更小!
对于测光表的水银电池PX 13(= PX 625 = MR 9),在摄像机外壳内找到了一个位置。通过倒带曲柄更换工程模型的薄膜倒带旋钮,并添加热靴以在底板上安装电子闪光灯。由于潜在的曝光表和传动装置,将热靴放在相机顶部是不可行的。将热靴仅安装在框架盖上可能会在使用那个时代的重型闪光灯闪光灯时造成一些损坏。因此,对于自然照明灯罩,当使用闪光灯时,必须将相机倒置,以使光源位于镜头上方。
原型底部的照片和后来的相机版本显示了回片扳手等差异。
原型上没有热靴和倒带曲柄,只有一个用于倒带的滚花轮和一个用于有线闪光灯的同步触点。
相机的预定名称最初被认为是“Rollei privat ”,即使是1966年3月的最终草稿上的刻字。但是在1966年4月的最后一刻,Peesel博士决定根据以胶片画幅指定所有Rollei相机。应用的电影格式,名称成为Rollei 35。
1966年7月开始批量生产,预生产运行。第一批广告手册仍在展示带有释放螺栓装置和电池测试钥匙的相机。第一个被证明仅仅是过度设计,因为插入镜头后无论如何都无法释放相机。由于不可靠性原因,导致后者无效,电气接触可能很容易失效。在电池寿命结束时,汞电池电压的电压下降得如此之快,几乎不会发生误曝光。同样,曝光表的开关无效。即使插入镜头,曝光表也始终打开。封闭在相机包的黑暗中,几乎没有电流耗尽汞电池,因此可以使用多年。
调焦设计
如果没有使用附件测距仪,则必须使用任何Rollei 35变体估算聚焦距离。不幸的是,Rollei从未提供过这样的东西。尽管如此,在Rollei 35推出时,这并不罕见,因为大多数现代取景器相机都没有测距仪。然而,为了充分利用Rollei 35的极其清晰的镜头,需要精确的范围调节。因此,在1970年左右,Rollei的开发部门考虑在相机中添加测距仪。但对于集成测距仪,相机外壳中没有足够的空间。参考Zeiss Ikon Super Ikontas和Contessas中使用的带有旋转棱镜的外部测距仪机构,制作了一些工程概念机型。
德国制造版本
在测试生产50件之后,制造了200台用作广告和测试样品的相机。在 1966年底建成了900件普通型号之后,1967年每月生产1000台相机。直到 1967年8月,所有Rollei 35相机都获得了Rollei – Compur – Gossen – Zeiss在德国制造的不同寻常的签名,但从那时起,只有 德国制造的Rollei版本。
与第一个生产年份的版本进一步变化是塑料卷带盘和薄膜回卷轴承,底部锁定的V形把手和胶卷暗盒的防扭板。1968年9月一种特殊的镜片镀膜可以防止Tessar过去的紫外线渗透。一个带有深绿色皮革覆盖物的变体被销售部门拒绝,在销售开始后仅2年就停止生产。另一种采用阳极氧化铝制成的空白调节轮的原型制造成本太高也很快停产。
新加坡制造
随着新生产工厂的建立,Rollei 35生产转移到新加坡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由于新加坡没有任何供应商基础设施,如果可能的话,所有部件都必须在那里生产。任何供应品都只能来自日本或欧洲。这些相机收到了新加坡Rollei制造的刻字。使用许可镜片生产(“Rollei制造”)代替原始的蔡司镜片,以及Nissei曝光仪和Copal叶片百叶窗(两家日本制造商)。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所以零售价格持续下降。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显着的优势,因为相互竞争的相机品牌也变得更加实惠,与完全机械的Rollei 35相反,电子产品的大幅度增加让竞争对手也不断的调整价格和品质。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