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ar(海利亚)结构,是著名的福伦达在1900年设计出来的.因为成像层次丰富,描写力细致而享誉.之后,福伦达将Heliar作为高端镜头的版本,装配在
Prominent,Bessa,Superb等机身上,售价及质量都在装配Voigtar,Vascar,Skopar镜头版本之上.
或许是国内影友们的习惯,在6×9折叠相机上,大伙都十分推崇Tessar,Skopar这类镜头,喜欢那种强烈明锐的反差校果.之前,小生用Super Ikonta C(Tessar),Bessa2(Skopar),Bessa2(Heliar)拍了许多片子,觉得Heliar是最棒的,当
然我还没用过福伦达的神话Apo/lanthar.
用Tessar,Skopar这类镜头,感觉它们是用骗述欺骗用户的眼睛.强烈的反差,浓烈的色彩掩盖着它们单薄的细节表达及乏力的边缘描写力.
Tessar边缘差,这点是众所周知的了,当年Rollei坚持在高档产品上使用planar镜头就是这原因.Rollei在6×6上已无法忍受Tessar的边缘,更何况在6×9的机子上面.
也许用户用缩减光圈的办法将边缘提升了,细节的描写还是未能解决的.Heliar与Tessar,Skopar对比,最明显的就是,Tessar,Skopar在高光和低光虽然对比很强烈,但亮处细节,暗处有啥东西都无法表达了.而Heliar在这方面,表现得柔韧有余.
就拿拍人象来说吧,Tessar,Skopar会夸张成浓眉乌眼的校果,而Heliar则写实很多,眉毛清晰可数,眼神的玲珑都恰当表达.Heliar的人像效果在许多评论文章上都认可的.
那拍风景的效果呢?许多影友偏好反差明锐的镜头.这些Tessar,Skopar似乎都很符合,倘若加入Heliar,再比较效果,会有新答案的.一幅放大18寸的风景照片,距1.5米看,Tessar,Skopar很棒.近点,0.3米再看,你会发
现Heliar的优势是多么的明显.Tessar,Skopar只能将大体的色块浓烈地表现出来,鲜艳但细节含糊.而Heliar则是将细节的光影具体如实的表达,甚至会发现每片叶子
明暗的过渡都是如此的生动.这就是Heliar的魅力.那在黑白照片上,Heliar是否会过于平淡呢? 噢,伙计,别忘了红,黄滤镜是在黑白上调节反差的有力工具.当然,喜欢过渡细腻的影友,还是直接使用就是理想了.
就Heliar的优秀而言,可以跟Double glass(双高斯)结构相比.不过这种比较要在4×5机子上进行了,我没有Heliar的4×5镜头,这玩意当年的产量也不多,今天也不好找,这项要留
给其他DX进行了^_^.提句题外的,Double glass结构的镜头,Schneider的
Xenotar及Xenon似乎超越了Zeiss的planar.Zeiss不光在中大幅上输了,在35mm上也
比不过Leica的Summicron和Summilux.
Voigtländer Braunschweig Heliar 1:4.5 f=13.5cm 用于 Voigtländer Bergheil 干板相机的晚期版本。
所述Bergheil是一系列的福伦达折叠干板相机生产于不伦瑞克(不伦瑞克)从1912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在一些英文目录中作为Tourist出售。它可用于一系列较小的画幅尺寸:4.5×6 厘米、6.5×9 厘米、9×12 厘米和 10×15 厘米(最大尺寸相当不寻常)。它是金属机身,带有皮革覆盖。在某些(但不是全部)示例中,聚焦屏的皮革上印有“Bergheil”(其他印有“Voigtländer”)或提手上。配置的镜头根据画幅大小焦距的尺寸也不同,一般来说135尺寸多用于9×12的干板相机,wiki百科中那台912相机配置的是150mm镜头。
后来的Bergheil干板相机采用了可以更换镜头的设计,下图的左侧镜头就是后期版本的镜头,也就是本文所使用的镜头。
该HELIAR是福伦达设计和制造一个镜头结构。它由 Hans Harting 博士于 1900 年开发,并在德国 (1901)、英国 (1901) 和美国 (1902) [1]获得专利,最初是作为简单散光和色彩校正良好的对称 5 片三组变体库克镜头。它由五个玻璃元素组成:平凹前组和等后组都是正倍率的胶合镜片,由前面的玻璃元件与火石玻璃胶合而成;有一个不同的玻璃的中央双凹发散镜片。[2]
1902 年,经过修改的非对称版本获得了专利,成为称为 Heliar 的镜头类型。该专利将其描述为对先前设计的改进版本,因为该镜头无法完全真实地呈现图像,但因此比原始设计更好地校正散光、曲率和彗差。后组变为双凸,前组变为凸凹,组与中间双凹单元组的距离变得不对称。
柯达为其Ektar 镜头之一申请了专利,该镜头具有类似但不相同的概念。Dallmeyer的 Pentac 几乎和 Heliar 一样,但光圈要大,速度要快一些。Voigtländer 自己创造了 Heliar 的变体。两个胶合会聚透镜元件的位置可以是透镜的内部或外部元件。后一个概念是在 1925 年从 Dynar 镜头演变出来的,以实现更快速度 f3.5 光圈的 Heliar 设计。
最初的 Heliar 设计是 f/4.5 镜头;自 1925 年以来提供了相同光学设计的 f/3.5版本(与f/4.5一起),这种设计再次采用前组和后组均为平凸但尺寸不同,双凸元件作为外透镜元件,因此类似于以及 Dynar 和 Tessar。大光圈镜头的视野略窄。
Voigtländer 使用镜头的方式与蔡司使用Tessar 的方式相同;多年来,该镜头一直适用于该公司的大多数高规格相机。像Universal-Heliar 1:4,5 F=30cm这样的大画幅版本是可用的,后者是真正的特殊镜头,具有 1902 年的原始设计,但中间元件可由用户调节以实现图像柔化效果。
现代 Heliar 和 APO-Lanthar
1950 年,AW Tronnier 博士的团队在替代设计的基础上将Heliar 设计改进为用于中画幅相机的Color-Heliar,同时大画幅Heliar 具有 1902 年的原始设计。Tronnier 使用新的 Lanthan 玻璃进行真正的重新设计具有更好的镜头故障校正,但显然不是作为 Heliar 而是作为APO-Lanthar销售,因为 Heliar 剩余的镜头故障被视为镜头的特征!另一个很好的理由是新镜头是世界上第一个复消色差镜头,这意味着对 3 种而不是 2 种光谱颜色进行颜色校正。
后来 Voigtländer 或其继任者Cosina设法开发出适用于35mm格式的新型Heliar镜头,这些镜头速度更快或视角更广,从超广角 12mm 到长焦 180mm 的范围很广。因此,具有 6、8 或 10 片镜片的新镜头设计源自 Color-Heliar 75mm 的全新设计。旧的 Heliar 概念仅在标准镜头焦距 50 毫米时复兴,但在最终质量方面非常成功。
新的基本概念是 Cosina 的Voigtländer Color Heliar 75/2.5,类似于 Voigtländer 的 Ultron 和蔡司的中画幅Planar 2.8/100的混合体。显然,Cosina 想要创造一种“德国”品质的镜头。Cosina 的APO-Lanthar 90/3.5 具有基本相同的 6 元件结构。新型广角直升机的相似结构特点是前部并排的3个未胶结单晶组,从后数起1个胶结双晶组为第二组。
焦距 光圈 元素 团体 虹膜叶片 视角
超宽直升机 12mm f5.6 至 f22 10 8 9 121°
超宽直升机 15mm f4.5 至 f22 8 6 10 110°
赫利亚尔 50mm f3.5 至 f22 5 3 10 46°
赫利亚尔 50mm f2.0 到 f22 5 3 11 46°
赫利亚尔 75mm f1.8 至 f16 6 3 10 33°
彩色-Heliar 75mm f2.5 至 f16 6 5 10 32°
彩色-Heliar 75mm f2.5 至 f22 6 5 9 32°
APO-Lanthar 90mm f3.5 至 f22 6 5 10 27°
APO-Lanthar 90mm f3.5 至 f22 7 5 9 27°
彩色-Heliar 125mm f2.5 至 f22 11 9 9 32°
APO-Lanthar 180mm f4.0 至 f22 9 7 9 14°
英文原文
focal length aperture elements groups iris blades angle of view
Ultra Wide Heliar 12mm f5.6 to f22 10 8 9 121°
Super Wide Heliar 15mm f4.5 to f22 8 6 10 110°
Heliar 50mm f3.5 to f22 5 3 10 46°
Heliar 50mm f2.0 to f22 5 3 11 46°
Heliar 75mm f1.8 to f16 6 3 10 33°
Color-Heliar 75mm f2.5 to f16 6 5 10 32°
Color-Heliar 75mm f2.5 to f22 6 5 9 32°
APO-Lanthar 90mm f3.5 to f22 6 5 10 27°
APO-Lanthar 90mm f3.5 to f22 7 5 9 27°
Color-Heliar 125mm f2.5 to f22 11 9 9 32°
APO-Lanthar 180mm f4.0 to f22 9 7 9 14°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