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1934年夏面世的柯达雷汀娜(Kodak Retina)相机是相机史上第一款使用标准135片盒胶片的相机,这一标准当时还被叫做35mm明室装卷Daylight Loading Cartridge(DLC)。生產厂商是Kodak A.G.,其前身是奥古斯特·纳格尔(August Nagel)博士在德国斯图加特创办的纳格尔相机厂(Nagel Camerwerks)。有一部分早期柯达雷汀娜相机也被叫做纳格尔雷汀娜相机,这类相机有著极高的收藏价值,但是已不多见。

雷汀娜诞生时,35mm胶片相机还刚刚问世不久,徠卡和蔡司是生產35mm相机的主力厂商,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却使得普通百姓难以接受。纳格尔博士一直在思考设计一种固定镜头的高品质折叠35mm相机,造福广大的业余摄影爱好者。

另外,当时的35mm胶卷和今天并不一样,并没有统一的暗盒标准,而是由相机厂商自行设计。摄影师们购买盘片,并在暗室裡面自行分装,在拍摄结束后取出胶卷冲洗,暗盒循环使用。这无疑从另外一个方面提升了35mm相机的使用门槛。针对这一情景,柯达建立标准一次性暗盒的想法开始渐渐成型。而起初以低价、便携为设计原则的雷汀娜相机则成了这一标准的试水之作。

尽管当时的雷汀娜相机看上去有些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是凭借其精简的设计与结实的做工,加上高品质的光学镜头(施耐德/Schneider Kreuznach Xenar 5cm/3.5),雷汀娜相机及其连带的DLC标准迅速窜红。在Kodak A.G.工厂於1941年被德国纳粹接管前,雷汀娜系列相机就已经累计生產与销售超过30万台,雷汀娜折叠机的累计產量更是达到170万台。这一数量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惊人的。

雷汀娜相机和DLC系统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当时雷汀娜相机已经成为了35mm相机的代名词,而DLC更是名正言顺的成为了35mm相机的工业标准。当时白求恩老同志来到中国的时候,随身就携带了一台早期的雷汀娜II型相机。

按照大的型号来看,雷汀娜相机可以分为原型机、I型、Ia型、Ib型、IB型、II型、IIa型、IIc型、IIC型、IIIc型、IIIC型。大致区别如下,所有的原型机和I型机只有取景器,估焦。II型机带有一个连动的取景器,III型机除了有连动的取景器以外还有一个测光表。

由於生產年限跨度达43年之久,同时经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雷汀娜相机的版本之多是难以详考的,有型号可证的雷汀娜相机就达到30款之多。至於同一型号下的修改版本,就更多了,其间的细微差别很少有人能够一一到来。所有的雷汀娜相机都有如下的几个基本特性,使其成为一代经典:

折叠式机身设计

联动旁周取景器(原型与I型除外)

康帕(Compur)快门

施耐德镜头(极少部分型号采用蔡司天塞、柯达Anastigmat Ektar或Kodak-Pupillar镜头)

雷汀娜I系列

雷汀娜系列的型号并不仅仅是表示相机的生產时间,而是表示几个相对独立的大的系列。I系列相机没有旁轴取景器或测距器,配置一个简单的取景器,目测调焦。收藏价值不高,但是到今天依然也是一件可以干活的好机器。另外,该型号有少量相机在美国生產。雷汀娜I型的样式较为古典,而I型的一些晚期產品以及Ia与Ib则更多吸收了II系列上的一些造型,机身线条变得较为流畅。

I型相机从1934年开始一直生產到1950年,有22个不同版本的变体,其中大部分使用了不同版本的50mm/3.5镜头,包括Schneider Kreuznach Xenar,Zeiss Tessar,Kodak-Anastigmat Ektar,Kodak-Pupillar,Retina-Xenar等。其中大部分是镀膜镜头,也有一小部分白头。

Ia型相机在1951年至1954年期间生產,初期使用快速康帕(Compur-Rapid)快门,在1951年后期开始使用同步康帕(Synchro-Compur)快门。有少量Ia型相机上也使用了Ib上使用的f2.8 Retina-Xenar镜头。

Ib型相机将镜头更换为f2.8 REtina-Xenar,并且在机身设计上也做出了较大改动。过片扳手被移到了机身底部,取景器也做了较大的改动,取景窗口更大也更为明亮。该型号相机从1954年一直生產到1960年,大约生產了24万台。对於习惯估焦的摄友来说是一台相当不错的随身相机。

雷汀娜II系列

II系列相机的生產时间相对I系列而言略短,从1936年生產至1958年,被认为是雷汀娜系列折叠机中最经典的系列。

雷汀娜II型在战前生產了122与142两个版本,大约六万台左右,采用f3.5 Kodak Ektar、f2.8 Xenon、f2 Xenon三种型号的镜头配以快速康帕快门,采用独立的取景器与旁轴测距器。在战后,又改用f2 Retina-Xenon、f2 47mm Kodak Ektar以及f2 Rodenstock-Heligon镜头,这些镜头无一例外的采用了类似蔡司普兰那(Zeiss Planar)的六片五组结构,生產了约27万台,使用联动的旁轴取景器。相对於其后同样采用棱角造型的雷汀娜IIa,II型明显有些简陋,在细节上也更倾向於美式风格的处理,连吊绳扣这样的细节装饰也被干脆省略。

雷汀娜IIa型在战前有一个小批量试制,生產了大约5千台,整体类似於II型,所不同的仅仅是采用了联动的旁轴取景器。

而随后从1951年至1954年之间生產的雷汀娜IIa型则被认为是雷汀娜系列中的巔峰之作,也是雷汀娜爱好者最为津津乐道的。在Cameraquest.com上有一篇非常好的关於雷汀娜IIa型的介绍与评测,这也是Cameraquest站长最为钟爱的相机之一,他评论到:这款相机凭借极小的体型、超凡的50/2镜头、水准以上的取景器、安静的快门以及简洁的设计创造了愉悦的拍摄享受(It’s small size, superb 50/2 Xenon or Heligon lens, better than average finder, quiet leaf shutter, and the simple straightforward design which translates to pleasurable shooting.)。

雷汀娜IIa型在1951年时的售价为168.5美元,这在今天相当於是1172.37美元。由此可见,雷汀娜IIa在当时是一件绝对的顶级產品,在其同级别的竞争对手中是最贵的。这也是柯达迄今为止的所有胶片相机中相对价值最为昂贵的机器。
在IIa之后的替代者便是雷汀娜IIc型,这也是雷汀娜的最后一个系列——III系列之前的试作。c表示collectible。从这一型号开始,雷汀娜系列改变了其制造思路,开始向可更换镜头的旁轴相机方向发展。雷汀娜系列的铁杆粉丝因此感到不满,同时因为可更换镜头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雷汀娜系列在此型号之后不久就成为绝唱。

雷汀娜相机从IIc型开始,把过片扳手换回了底部。这一设计使得过片计数系统的可操作空间更大,使其使用变得更加可靠。同时也为一个稳定的快门释放机构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机身的整个外形变成了未来感极强的流线型设计(上世纪50年代时候的未来),当然这一外观在今天看来也是及其富有美感的,我更认为这台机器像是一部放在手中的甲壳虫。镜头安装平台的金属板被加长,包裹住了整个皮腔,首先对皮腔起到了有效的保护,同时极大增强了相机的整体感与美感。前盖的释放机构从机身底部移到了前盖的侧面,这也是我见过的折叠机中最舒服的,整个合盖或开啟过程没有丝毫的段落感,就和其快门一般的轻盈。

当然整个相机最大的改变还是在镜头系统上。雷汀娜c系列机器采用了更换镜头前组镜片的做法来改变焦距,可更换的三种镜头分别为35/4、35/5.6、80/4。由於IIc没有对应的取景框线,因此还附带了一个双焦取景器。为了照顾可更换镜头设计的需要,雷汀娜IIc型上的镜头由原有的50/2换成了50/2.8。不过根据资料,其实这两款镜头的结构完全一致,只是在光圈机构上进行了限制。当你把机器拿在手上把玩,便会发现,在光圈打到f2.8时,叶片并不是全开的。另外由於可更换镜头机构的加入,IIc上的镜头成像质量与IIa相比,也有了一定的下降。

不过与镜头品质的下降相比,IIc在快门与光圈系统上的改进让人不由得不惊喜。采用了Compur Synchro-MX零号EVS快门,EVS是Exposure Value Scale的缩写,这种快门通过一个简单的机构锁定光圈与快门的曝光组合,因此在拍摄的时候更容易根据EV值来调节曝光。除了IIc以外,我所知道的使用这一快门系统的机器也就只有禄来的双反系列了。从这一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在IIc的时候,Kodak A.G.公司就已经考虑到了后续的带测光型号的开发工作。这一与同期开发的IIIc相同的设计固然让人感到欣喜,但是在某些时候,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由此带来的一些操作上的不便之处。

雷汀娜III系列

雷汀娜III系列只有两款,IIIc与IIIC。IIIc型与1954年的Photokina大会上公布,在IIc型的基础上将标配镜头改为了50/2,同时搭载了测光系统。而除开这两点以后,雷汀娜III系列与IIc整体上来说基本一致。

测光系统的区别,是雷汀娜III系列中各款相机的最大区别,当然也可以看作是民用感光胶片性能的进化史。早期的雷汀娜IIIc型的测光范围为ASA 5至ASA 320,随后在1956年这个最高值被扩展为ASA650,随后的IIIC型将测光范围扩展到了ASA1300,并一直生產到了1960年。一般意义上,雷汀娜折叠机的歷史到此就已经结束了,但是在1977年,出於纪念意义,柯达使用质保零件生產了最后一批大约160台左右的IIIC/n型雷汀娜,并将其测光范围扩展至ASA3200(n是德文nachbau的缩写,意为再生產)。最后的这几台雷汀娜编号没有刻在机顶,而是刻在了机身背部。至此雷汀娜折叠相机走完了整个的歷史轨跡。

雷汀娜系列相机从出生伊始就是一台受人瞩目的相机,有著诸多令人愉悦的因素。

首先来说,除了少量的美国產雷汀娜之外,雷汀娜相机是一台标准的德国货,这一点无论是从设计思想或光学品质还是从外观设计操作使用上都是可以体会到的。其 次雷汀娜作为第一台使用标准135片匣的相机,我们可以不需要任何的改造或调整即可顺利的直接使用现在的135胶卷。最后由於雷汀娜的巨大產量,我们可以以很低的价格购买一台为我们服务。一台成色稍差,光学性能良好适合与干活的雷汀娜大约价格在800左右,以这个价格享受以现在眼光看来仍属顶级的德国光学相机,可谓超值。

那麼如何选择呢?一般来说选择雷汀娜II系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这个系列的机器特色最为分明,而且相对而言生產时间也较晚。II与IIa在战后生產约30万台,IIc也有约14万台的產量。IIa与IIc价格相仿,的主要区别在於镜头的光圈大小,以及外观设计风格。按照国外的发烧友观点,更多人倾向於IIa用来干活而IIc用来把玩。但是由於设计上的一些区别,IIc反倒是使用起来更为稳定。

I系列的机器大多生產时间较为久远,同时由於只有估焦功能,因此不适合於大部分摄友选择。但是我依然觉得一个喜欢估焦摄影的摄友应当保有一台Ib型雷汀娜,无论是从镜头表现还是从机身质量上来看,雷汀娜Ib型都是无与伦比的。

III系列很不错,但是仅限於没有换头的情况下。更换镜头后的雷汀娜变得丑陋无比,并且操作也开始变得古板而烦琐。另外作为一台实用的机器而言,III系列的机器价格也略高了一些。

说完了机器的选择,我们接著来看看雷汀娜系列的使用注意事项。

作为标准135片匣相机的早期產品,雷汀娜系列最为受人詬病的一点断然是那糟糕的过片计数机构。这是少有的倒数计数机构,显示的是还剩下多少张可用胶片而不是已经拍摄了多少。而且这一过片机构在剩片数为零的时候会锁死过片扳手,需要手动復位计数器,这对於有强烈“偷卷”嗜好的人无疑是沉重的打击。雷汀娜IIIc还有一小部分的手动归零钮是没有保护罩的,使用这类机器的时候就需要注意避免使用时的误操作导致计数器混乱。

作为唯一的一款上位过片扳手设计的IIa型,其最大的问题就在於快门容易锁死,因为为了在窄小的空间裡面装上计数器以及快门联动设备,雷汀娜的设计师在这裡用了一个弯曲的联动设备,作为一款古典相机而言,还是比较容易损坏的,而且这一部件难以维修。

然后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雷汀娜在关合时都必须将镜头对焦到无穷远,否则相机是无法正常关合的。相机为了避免类似的误操作损伤镜头特别设立了一个锁定机构,但是这个锁定机构同样也比较容易出问题,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给毒镜头投稿

        镜头测试样片的量还是太少了,如果大家有老镜头新镜头的测试照,使用心得、评测报告、以及您自己觉得满意的照片,都可以投稿给我们,我们可以在网站和公众号发布,您可以微信投稿或者点击上面的图片给我发邮件,内容为样片、您的介绍、个人介绍、器材简介等。希望大家能多给我们一些帮助和支持。( 点击马上投稿>>>


毒镜头资料共享库

 关注毒镜微信公众号获取毒镜头资料共享库网盘链接地址


暂无评论

发表回复

Deprecated: htmlspecialchars(): Passing null to parameter #1 ($string) of type string is deprecated in /web/dujingtou.cn/web/wp-includes/formatting.php on line 4705